我們曾經介紹過「三皈」共有五種:
翻邪三皈、五戒三皈、八戒三皈、
十戒三皈(沙彌戒)、具足戒三皈(比丘戒)
十戒三皈(沙彌戒)、具足戒三皈(比丘戒)
每一尊佛的出世,可說是"百千萬劫難遭遇"。
在佛沒出世的其他時光,世間也有許多仁君、長者,
乃至天人,都會以十善法來教化眾生。
也有大梵天王(初禪天主)以慈、悲、喜、捨
這四無量心來教化眾生。
在佛沒出世的其他時光,世間也有許多仁君、長者,
乃至天人,都會以十善法來教化眾生。
也有大梵天王(初禪天主)以慈、悲、喜、捨
這四無量心來教化眾生。
世間既然有十善法與四無量心的存在,
佛為何又要為弟子們授此五種三皈呢?
佛為何又要為弟子們授此五種三皈呢?
在《優婆塞戒經‧淨三歸品第二十》中佛說:「
善男子!為破諸苦,斷除煩惱,受於無上寂滅之樂,
以是因緣受三歸依。」
善男子!為破諸苦,斷除煩惱,受於無上寂滅之樂,
以是因緣受三歸依。」
又說:「
佛者,能說壞煩惱因,得正解脫。
法者,即是壞煩惱因,真實解脫。
僧者,稟受破煩惱因,得正解脫。」
佛者,能說壞煩惱因,得正解脫。
法者,即是壞煩惱因,真實解脫。
僧者,稟受破煩惱因,得正解脫。」
此處說明
佛,是「已斷除」煩惱,且能夠宣說、傳授解脫方法的人。
法,即是斷除煩惱,得解脫的「方法」。
僧,即是「能夠納受」斷除煩惱方法的人。
佛,是「已斷除」煩惱,且能夠宣說、傳授解脫方法的人。
法,即是斷除煩惱,得解脫的「方法」。
僧,即是「能夠納受」斷除煩惱方法的人。
我們曾經說過,為何三皈依必定要具足三寶,
不可止單皈依一寶或二寶?
不可止單皈依一寶或二寶?
因為解脫法(真理)雖然永遠存在世間,
但是沒有人能夠宣說,唯有遇佛出世才能為眾生開顯出來,
故必須皈依於佛。
但是沒有人能夠宣說,唯有遇佛出世才能為眾生開顯出來,
故必須皈依於佛。
又佛雖能說,也必定要有清淨僧人能夠領受、依教奉行,
才使正法不斷絕,故必須皈依於僧。
才使正法不斷絕,故必須皈依於僧。
《優婆塞戒經‧淨三歸品第二十》佛說:「
若人能受三歸依者,是人乃能真見四諦。
是三歸依,乃是一切無量善法,
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。」
若人能受三歸依者,是人乃能真見四諦。
是三歸依,乃是一切無量善法,
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。」
故知,從三皈、五戒,乃至具足戒,無非為了
1.「壞煩惱因」。
2.「得正解脫」。
1.「壞煩惱因」。
2.「得正解脫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