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皈依有五種:
1.翻邪三皈
2.五戒三皈
3.八戒三皈
4.十戒三皈
5.具足戒三皈
律中記載,佛陀成道八年後,才制定改用白四羯磨來授具足
而五戒三皈、八戒三皈、十戒三皈,皆是於三皈依文後,加
受三皈依儀式雖然簡單隆重,但:
1.三皈依是初入佛門,培養信心的關鍵、
2.三皈依是準備學習,分辨邪正的照妖鏡、
3.三皈依是開始實踐,從凡夫到成佛過程中修行的基礎。
三皈依以「願求三寶救護」為意義。重在相信三寶能夠救護
三皈依雖然沒有明文戒條,但是仍然含有戒(禁止的意義)
1.皈依佛,盡形壽終不皈依外道鬼神的力量。
2.皈依法,盡形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、思想。
3.皈依僧,盡形壽終不皈依外道邪師、徒眾。
我們引用菩薩戒當中,以我們內心「邪見」的程度,來判定
1.不相信因果的存在。
2.內心認定三寶不如外道。
3.只認定小乘,毀謗大乘。
4.只認定大乘,毀謗小乘。
5.毀謗某一步特定經典的義理,認為非佛說。
6.雖然相信因果、三寶,但是也相信外道鬼神的威力,上
7.因個人煩惱,對經典任意斷章取義,或是愛面子,故意
8.說相似法,不符合佛說的三法印、一實相印的道理。
據此言之,具備邪見,即屬毀謗三寶。也只有具備正知正見
乃至於受持五戒、八戒、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也都是
菩薩戒本云:「明人忍慧強,能持如是法。未成佛道間,安
註:
詳見《優婆塞戒經‧淨三歸品第二十》
《梵網合註》重戒第十條‧謗三寶戒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